【奋楫者 创未来】绿色港航 和谐共享

【奋楫者 创未来】绿色港航 和谐共享

绿色港口是指在生产运营和服务过程中,贯彻绿色发展理念,积极履行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,综合采取节约资源和能源、保护环境和生态、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的港口,是以绿色观念为指导,建设环境健康、生态保护、资源合理利用、低能耗、低污染的新型港口。绿色港口将港口资源科学布局、合理利用,把港口发展和资源利用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,走能源消耗少、环境污染小、增长方式优、规模效应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,最终做到港口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统一、协调发展。

绿色港航是战略导向,和谐共享是责任担当。近年来,扬州港集团自觉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厚植企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。牢牢把握“共抓大保护、不搞大开发”的主基调,积极践行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的国家战略,在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的同时,围绕“港口布局科学合理、用能体系清洁低碳、能源资源节约循环、港口生产清洁高效、绿色智慧运营高效、港城发展和谐一体”的思路,全面推进绿色港口建设任务,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,以绿色为底色,绘就高质量发展生态画卷。

数字为改革赋能,绿色为发展奠基。切实建设本质环保的绿色港口,先后实施两轮“绿色港口建设三年行动”,统筹实施“治水、治气、治废、护岸、增绿”,累计环保投入1.06亿元。实现散货码头作业粉尘监测全覆盖,智能粉尘在线监测喷淋系统,门机势能回收、光伏发电改造接续推进,码头泊位岸电实现全覆盖。持续在本质环保上发力,深入推进绿色能源现场应用、污染防治、科研项目、工艺改造基础设施、港容港貌提档升级,进一步标本兼治,提升本质环保度,推进港口可持续发展。

在港区景观打造方面,集团切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,遵循“见缝插绿、应绿尽绿”原则,推进“园林式、花园式港口”建设。在港区原有绿化基础上,加大资金投入,种植石楠球、香樟、麦冬等具有防风、减噪、净化环境功能的植物,总绿化面积达34866m2,可绿化区域绿化率达100%;同时扎实开展“港容港貌提升整治行动”,全力打造港区新面貌,对港区立面景观改造升级,进一步提升港容港貌,为港口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“绿色动能”。

打造全环节、高质量综合防尘体系,新建堆场自动喷淋抑尘系统,使用处理后中水供水,覆盖面积5万平米。同时,该系统采用粉尘联动控制、电脑远程控制和手动控制三种模式,充分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。在粉尘监测联动模式下,当系统监测到堆场粉尘数据超过设定阈值时,堆场喷淋联动系统进行洒水降尘,实现了堆场抑尘喷淋系统自动控制要求。

持续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,结合港区污水管网系统情况,持续完善码头面、栈桥收集槽建设,在各道路、堆场增设收集管网,实现码头及堆场区域雨污水全收集。在主港区六圩港区建成雨污水处理站,与各泊位管网、长江取水设施相连接,日处理能力2400立方,采用化学药物处理及砂滤净化工艺,设备实现全自动化运转,大大降低人力成本。处理后的中水,经检测合格后,用于堆场喷淋、环保车加水、绿植浇灌使用。在属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市政污水管网已延伸至主港区六圩港区内,港区雨污水、生活污水、船舶生活污水已接管排放。

推进绿色能源低碳发展,再生能源普遍运用,建成六圩港区光伏发电站,占地面积816平米,布设176块多晶硅发电板,年总发电量9万余度。流动机械车辆清洁能源改造。以库房堆垛作业、件杂货内转运输为切入点,采购2台电动叉车、3台电动重型集卡拖车,设置智能充电设施。当前已常态化用于港区内部作业,预计年可减少柴油消耗约5万余升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6吨,每年节约成本37万余元。

六年来,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超5.2亿元,城北作业区获评全省首家内河五星级绿色港口,六圩作业区获评沿江四星级绿色港口,扬州港获评扬州市“文明、平安、绿色、智慧”港区创建先进单位。

面向未来,我们将以更大力度打造全省一流绿色港口,以更新科技打造全省一流智慧港口,以更宽视野打造全省一流枢纽港口,持续增强服务产业链、供应链能力,为长江经济带、水运江苏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
关于作者

韩, 婧 author
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