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,港口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节点,其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。一个港口的繁荣与否,不仅取决于其硬件设施的完善程度,更在于其能否通过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的信任与支持,进而实现双赢。
市场部(商务中心)作为扬州港对外的业务部门,始终秉持“客户至上”的服务理念,以“团结奋斗”、“守正创新”之姿,创“同心同向”、“合作共赢”之态,努力为打响“扬港品牌”贡献力量。
一、团结奋斗、守正创新,铸就坚实基础
团队的力量是企业发展的基石,创新的精神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。市场部(商务中心)目前分为5个工作组,每个工作组分工明确而又相互协作、不可分割。我们以团队精神为引领,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,勇于尝试新的策略和服务模式,每位成员积极参与,共同面对来自市场大环境的挑战。无论是在市场开拓、客户服务、品牌建设,还是在内务管理、商务费收、车队协作等方面,都体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。
深入市场,精准对接
我们时刻保持着对市场动态的敏锐洞察,通过定期的市场调研、客户回访,我们深入了解客户需求,无论是对于货物品种、规格的特殊要求,还是对物流运输等环节的细致考量,我们都力求做到精准对接,确保每一次业务都能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。市场部(商务中心)钢材业务组针对客户工厂所需的圆钢产品,深入剖析物流渠道,紧密联系物流商,不断拜访沿线中转港,最终成功促成物流商船运费用的让利及中转港装卸费用的下调。这一举措改变了客户原有的物流运输方式,将圆钢的汽车运输改为水路运输,实现了河、江、海的联运,今年上半年共完成10批次约5万吨圆钢过驳,为客户节约了成本,也进一步提升了钢材的到货量。
流程优化,效率提升
我们积极推广使用新系统,采用信息化管理,不断优化作业流程,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时间消耗,提高货物的通关效率。市场部(商务中心)商务组快速审核出具货主指令,实现货权、指令数据的实时共享。同时加强与海关、边检等部门的沟通协调,确保货物能够快速、顺畅地进出港口,以专业、准确、及时赢得客户的好评。
自我革新,全面强化
除了基本的装卸、仓储等服务外,考虑客户的实际需求,根据船舶装载货物的特点,我们执行一船一策制度,提供个性化、定制化的服务。今年增设全程物流服务,为客户制定最优的运输方案,提供托管式服务,满足客户日益多元化的需求。此外,我们还在智慧港口、绿色港口上下功夫,通过现代化科技手段,不断探索绿色发展模式,为客户降低环保投入,得到客户好评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我们港口的社会形象。
二、同心同向、合作共赢,开创美好未来
与客户的关系不应仅仅是买卖关系,更应该是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。我们始终坚持“客户至上”的原则,与客户保持密切沟通,理解并满足客户的需求,共同面对市场挑战,共享市场机遇。
深化产业链合作,实现资源共享
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是集团发展的关键所在。我们积极与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,通过签订长期合作协议、建立战略伙伴关系、以及共建供应链平台等方式,深化产业链上下游的联动与融合。今年上半年钢材业务组不间断跟踪厦门国贸及其下家贸易商,最终锁定一项卷板业务,截止6月底共完成4航次约5.5万吨卷板过驳中转,进一步提升了内贸钢材业务量。这种深度的合作模式,不仅有助于我们稳定货源、拓宽货源渠道,还能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、定制化的服务,既满足了客户多样化的需求,又促进了双方长远的发展。
多渠道交流,加倍信任
良好的沟通是建立信任的基础。我们深知,只有深入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,才能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服务。我们注重与客户的每一次交流,对洽谈内容进行记录跟踪,定期回访客户,不定期开展港口推介会,召开客户座谈会,想客户之所想,急客户之所急,认真解决客户每一条述求。散货业务组积极推进港区堆场扩容、道路建设,推进快乐仓库的外租、港发物流园场地利用,及时解决了客户堆场难题,为后期的长期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注重品牌建设,凸显集聚能力
一直以来,对于“两中心一基地”建设我们从未放松。绿色建材商贸中心方面,我们按照集团“矿山销售前移”的战略部署,积极走访矿山企业,尽早推进“矿山销售前移”战略落地;钢材商贸中心方面,利用开发区综保区及保税仓的资源优势,向各大钢贸商推介钢材转口及手册业务,加大其与扬州港的钢贸合作,进口货物手册项目现已正式开展,上半年完成板坯进综保区约3.7万吨,金额约5400万美金;风电设备出口中转基地方面,与多家风电企业、船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,目前已争取到150套风电整机出口作业计划,较好的弥补了TPI关厂的缺口。品牌的建设,客户、货种的集聚,不仅扩大了客户产品销售的渠道,还进一步提升了我们的到货量,实现了双赢。
未来,市场部(商务中心)将继续秉持“同心同向,合作共赢”的服务观,以更高的标准,更优质的服务,书写新的辉煌篇章。
关于作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