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集团党委始终践行党的群众路线,坚持需求导向、协同导向、特色导向、创新导向的工作思路,深入推进“幸福企业”建设,多维度落实“职工有所呼,工会有所应”,创新工作实践,积极搭建职工学习平台、交流平台、共享平台,开通职工、工会、企业三者之间的“服务直通车”,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,让广大员工群众得到满满的荣誉感、获得感和归属感。
统筹谋划 为职工筑牢幸福之基
纵深推进产改工作。探索建立符合集团发展实际的技能比武、劳动竞赛模式,举办2024年集团电气维修工、门机司机操作技能比武,激发创新创效活力、提升港口高素质技能人才水平。积极选拔推荐优秀技能人才参加上级单位竞赛比武,运营保障部维修工曹彧获得省港口集团电气维修工技能竞赛三等奖。
不断强化民主管理。规范召开集团第十二届四次工会会员(职工)代表大会,签订集体合同、工资集体协商合同、劳动安全卫生保护合同以及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合同等四项合同。深化企务公开,畅通职工诉求表达通道,开展职工代表提案征集工作,形成职工代表意见建议清单,围绕清单上职工受益面广、推动企业长效发展的意见建议,沟通协调相关部门不断落实推进。
厚植文化 为职工搭建幸福之家
广泛开展群创活动。广泛开展“五小”创新、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、合理化建议、先进操作法等群创活动,提炼员工先进操作法17个,收集合理化建议36条,完成劳模创新工作室项目、“五小”创新共33项,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。“众智”创新工作室成功获评省港口集团“第二批劳模(技能人才)创新工作室”;集团“五小”创新案例成功入选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。
扎实推进“学习型企业”建设。结合集团“书香扬港”品牌创设,发布“崇学善读·共建书香扬港”阅读倡议书,每月开展优秀读书作品评选。截至11月,共推选出33篇优秀作品刊登发布在企业内刊,促进职工学习交流,增强文化融合。发挥职工书屋阵地作用,开展读书分享会、读书沙龙等读书活动。
深入开展“幸福企业”创建。一是构建职工关怀慰问体系。开展职工婚丧嫁娶、困难帮扶、节日慰问等系列工作,常态化推进职工疾病互助,发放慰问金3.6万元,帮助申请市总互助金4.5万元,极大缓解职工看病压力。二是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。升级改造六圩港区、城北作业区两处职工活动室,开展丰富多样职工文体活动,举办职工趣味运动会、迎新春职工联欢活动、元宵猜灯谜活动;承办省港集团2024年“扬州港杯”职工篮球赛并获得冠军;组织参加省部属企业职工春季篮球赛,参加省港集团迎中秋歌咏比赛并获得三等奖,参加“苏州港杯”羽毛球比赛并获得青年女单、中年女双第四名,参加扬州经开区第三届企业篮球赛。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,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,提高凝聚力与向心力。
用心服务 为职工敲开幸福之门
关心维护特殊群体权益。一是维护女职工权益。签订女职工权益专项保护合同,深入实施女职工建功立业、权益保护等工作,开展“牢记嘱托走在前 感恩奋楫勇争先”庆“三八”系列活动,全面激发女职工建功立业热情。二是关心青年职工工作生活,组织20名青年职工参加经开区首届厂企联谊活动,中秋慰问异地留扬单身青年10名,及时送去组织的关怀与温暖。
积极履行社会责任。积极响应省港集团、属地政府开展“5·19”慈善捐款的活动号召,共筹集捐赠4.1万元慈善捐款,巩固脱贫攻坚成果,扛起社会担当,彰显国有企业热心公益、积极担当的优质企业形象。
打造幸福企业,实现企业与干部员工共命运同发展,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和应有的追求。今后,集团将继续提高站位,深度贯彻“奋斗创造幸福”的幸福观,把不断提高员工的幸福感作为推动、实现、评价集团高质量发展的要求,打造让职工放心、顺心、暖心、贴心、安心的“五心”幸福港。
关于作者